双联民情日志

时间:2023-03-17 18:57:52 日志 我要投稿

2014双联民情日志

  双联工作民情日志第一篇

2014双联民情日志

  汽车在蒙蒙细雨中前行,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熟悉的泥土味,这种久违的清新让人感觉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这条路虽说已经铺过柏油,但是因为石油开发载重车走的较多,路面已经显得很不平整,偶尔出现的大坑、接连不断的弯道、时不时的颠簸,差不多走过一半路程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开始晕车,车上很少有人说玩笑话了。这是双联行动以来,我第三次踏上去我们联系的太白梁乡巴山村,脑子里想的最多的是怎样才能改变双联户的生存状况,减少他们的辛劳,让他们早日实现奔小康的中国梦。

  记得第一次去巴山村徐湾组姜万治家时,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姜万治家坐落在徐湾组西面的半山腰上,他们家住的还是窑洞,属于半明半暗的那种,院子不大但还算宽敞,大门还是栅栏式的。进入屋子,里面的家具陈设还是80年代那种老式的样子,虽然陈旧,但是很整齐。这种家庭状况在80年代农村应该属于中上等家庭,但是由于生存环境,地理条件限制,后来再没有发展。第一次见面大家都很生疏,没有多少话,只是礼节性的我问他答式的对话,通过了解,我知道家里平时就他们夫妇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一家人很辛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还算舒心。平时除了种地外,他们还养了三头牛,这也是他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已多次给他们送地膜、送化肥、送技术。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解决了他们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当我第三次去他们家时(这次又是送化肥,地膜等),姜万治的老婆在四五个人中间一下就认出了我,因为她患有眼疾,眼睛视力特别差,她拉着我的手很热情的邀我进屋。据了解,国家的双联政策让农户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去年我们单位领导多次深入调研,根据他们的现状,及时帮他们调整了种植结构,高产双模玉米种植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今年他们家又新打了一口小电井,我们去的时候刚安装了泵,新买的PVC管子盘在井口。在他们家的短短几个小时,我看到老两口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女的急忙给我们洗苹果,接着又忙着抱柴火准备做饭,我们谢了这对夫妇的好意往出走,顺便看了看我们帮扶给他们家的小尾寒羊,通过他们的精心喂养,这只小尾寒羊已经长大了许多,“四月份就要产羔了”,姜万治高兴的说。看到这对朴实的农村夫妇,我感觉心情很沉重,二十多亩山地的耕种要靠他们年迈的身体去实现,祖祖辈辈耕耘在这块黄土地上,从日出到日落,年复一年,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却始终走不出艰辛。但是他们从内心对国家、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然而国家政策再好,在这样的立地条件下,今年又遇上大旱,奔小康显得漫长而遥远,中国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双联行动民情日志第二篇

  8月8日上午,市工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惠岗带领市局“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及“双联”工作干部再赴西阳村。此行的目的是深入贫苦户家中了解夏收情况,与帮扶户面对面交流。

  上午九点一行人就从市局出发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车子行驶在盘山小路也不感颠簸,连车内都是乡间清新的空气。车刚停在村委会门口,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便急忙赶出来,握住程局长的双手,“亲人们来啦!欢迎,欢迎!快请,快请……”“我们此行,是想再次走访帮扶户,尽快了解到村民们的夏收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辛苦杨主任给帮扶干部们带路。”全体人员下车后,没有休息片刻,便在村部负责人的带领下赶往各自帮扶户家中,因为每一个人都急切地想要知道帮扶户的夏收情况以及这一阶段帮扶工作的开展状况。我跟随非公办牛辛勤科长一同来到他的联系户兰玉莲家中。

  坐西朝东两间砖房,没有窗玻璃,没有院墙,院落里未除尽的杂草痕随处可见,右侧是间拿碎砖块拼成的狗窝,窝顶上的竹箩箩里晾晒着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饼,门口一个小女孩儿,呆呆地望了我们两眼,转身向坡上跑去……牛科长围着房子前前后后查看,“什么时候搬到这里来了?没有窗玻璃,吹风怎么办?院墙都没有,多么不安全啊!”这时小女孩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位妇女,就是这家的女主人兰玉莲了。屋内,一张土炕,一口缸,面板上摆着几片晾干的粉皮,缸的侧面是只剩下袋底儿的面粉,用家徒四壁形容,不为过之。

  “什么时候搬上来的?你们掌柜的呢?”牛科长关切地问询着。

  “……”

  女人的丈夫是村里有名的好人,夫妻俩热心肠,人品好,女人没有文化,家里全靠丈夫,日子虽不富裕,但也不缺吃穿,并且日益走向美好,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今年初也盖起了砖房,眼瞅着幸福生活将要来到,灾难缺从天而降,丈夫得了严重的脑病,无钱治疗,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了她们孤儿寡母,两个孩子都还小,现在家中能劳动的也就只有她一人了,家里的麦还在场里未碾,玉米地在对面的山上,要走几道沟才能到,坡陡路滑,家中的粮也在丈夫过世后办事用了,就剩了水缸旁的那点儿,还要维持她们的生活,外面晾晒的那些干粮是从寺里拿回来的,家中用的也都是向村里人赊欠的,目前无经济来源。

  “你们吃水怎么解决?”

  “娃他爸走得急,没有来得及压水管,水都是从邻居家中要的。”

  牛科长愁容满面,环视着房屋四周,几声长叹,低头冥思。“别太难过,一定要相信党,相信政府,我们就是来帮助你们的,有什么困难和我们讲,有什么问题和我们说,党和政府一定会竭尽所能来帮助你们的!”

  从兰玉莲家中出来,我们加快脚步急忙回到村委会,与村部负责人衔接,就了解到的情况与村负责人进行沟通。牛科长一再强调要尽可能地帮助她们!最终与村部达成一致,首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即刻派人修葺院墙,保证她们的安全;埋压自来水管,保证用水正常;最快速度碾完场里的麦子,保证口粮;调整低保档次及金额,保证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

  随后“双联”工作干部与村委会各位负责人结合具体情况,共同分析探讨,商量脱贫致富对策。程局长最后表示:我们回去后一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协调联动,结合村情民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开展技术培训,多提供技术指导,多引进项目支持,多帮助劳务输出,共同寻找致富门路。

  座谈会结束已是下午两点,村部留饭,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所有人的心都留在了帮扶户家中,所有人的情都留在这片土地——西阳村,所有人都急着赶回去,想要制定更适用的帮扶计划,要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离村的路上,无声的细雨打湿泥土,车内无比安静。我们忘不了他们的困难,忘不了他们的处境,更忘不了孩子们渴望和期盼的眼神。每一个人都深刻地感受到现实的严峻与责任的艰巨。每一个人都深切地体会到帮扶道路的艰辛与帮扶过程的漫长。每一个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不能只是个形式,不能只是个口号,一定要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地帮助,扶持,才能使更多的人真真正正、实实在在挣脱贫困的枷锁,走向致富的道路。

  双联行动民情日志第三篇

  来到温泉乡巨塬村,宽阔的休闲广场、雪白的文化墙、漂亮的农家屋、绿茵茵的白杨树、规模雄厚的村部建设展示着巨塬村的兴旺与发展,而幸福和喜悦写满了巨塬村的村民脸庞。一提到“双联”行动,村民们便赞不绝口。

  “全靠人武部和温泉乡政府帮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刘振军这样说。“去年春耕时给我送来了价值600多元的地膜、化肥等农资,帮我种了3亩玉米,这一茬就收入了4000多元。盖新房时他们上门动员其他联系户给我义务帮工,最重要的是激励儿子成功就了业,我们家也有‘上班’的了。”刘振军感慨地说,“是‘双联’行动把我们全家带出了困境!”

  而在巨塬村,在“双联”帮扶活动中结出“幸福果”的何止一家。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帮联干部一次次来到帮扶点巨塬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商讨致富办法,一本本“双联”民情日记,记满了家家户户的大事小事和帮扶计划。

  为了帮助联系户早日脱贫,焦永亮为帮扶户积极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确立了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计划,鼓起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巨塬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军高兴地说:“多亏了政府,是他帮我们树起了发家致富的信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来,在双联办的带领下,按照“先进村后入户、先调研后帮扶、先规划后实施、先示范后推进”的帮扶思路,真帮实扶,“双联”在巨塬村结出了丰硕的“幸福果”:改造了小康屋、硬化了通社路、修建了文化广场,机整了梯田,重铺了支渠,新铺了油路,村里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 跟过去的巨塬村相比,我不禁感叹道:“双联”,确实让巨塬村结出了“幸福果”。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双联民情日记(3篇)

双联活动民情日记

“双联”行动工作总结

双联民情日记汇编

【双联民情日志】相关文章:

双联民情日志06-05

2014最新乡镇双联民情日志08-27

双联民情日记07-02

双联民情日记10-25

双联双创民情日记06-07

双联富民民情日记05-28

双联工作民情日记05-29

双联活动民情日记精选06-06

关于双联民情日记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