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情日记

时间:2020-11-20 14:34:43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社区民情日记4篇

  社区工作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下面是为您整理的社区民情日记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社区民情日记4篇

  社区民情日记4篇【一】

  下午3点钟,在镇里2名大学生村官的陪同下,带了一床高级毛毯和一箱油,到gb村李继联家走访慰问。刚到李老家,李老一家人以及gb村书记XX等已在门口等待了。

  李老家共有5口人,儿子和儿媳在外务工,家里就剩自己和老伴、孙子了。老伴常年身体不太好,家里还有点地。全部都是由他一个人承担,既带孩子有做饭、劳动,身子骨也不太好了。

  “王镇长啊,听说你要到我家走访慰问,我和老伴都很激动,领导平时都很忙的,能够在百忙中到我们家看看,是我们的老百姓的荣幸。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一见面,李老就握着我的手激动的说。听完他这么一说,我倒是不好意思了,平时工作确实太忙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到老百姓家走走、看看,而老百姓却期盼着镇里领导能够到他们中间走走、看看。

  听李老这么说来,我赶紧说:“李老啊,都是我们平时工作太忙了,没有及时到大家中间走走,实在对不住啊,今后我将常到你们家走走、看看,还希望您老能够多提意见和建议啊,我们将全力以赴去做好。同时呐,我还希望李老看看你们家里有什么地方需要我能够帮忙的,有什么困难和难处,您尽管说,我们一定尽力帮您办到。”

  边走边说,就到了李老的家中。李老的家中很朴素,家具设施陈设简单,就有一个儿子刚买的冰箱,没有电视,简单的几张椅子,但却干净整洁。李老说自己就爱干净,平时也喜欢收拾,所以家里也干净利落。

  落座后,我详细的询问了李老平时的生活、健康等情况,听到他说家里什么都不缺少,衣食可以说是无忧了,我心也就感觉到踏实了。

  听着李老的介绍,我深深的以李老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而高兴,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说话中,gb村王书记也简单的介绍了小河组的基本情况。小河组有居民800多人,是gb村比较多的一个小组,有耕地面积900余亩,人均耕地1亩多。这里有村里的ji体经济项目超市、鱼塘等。王书记还说最近有一位老板想在村里搞木材加工业,现在的困难就是土地问题,还希望我能够给予协调解决。我明确的表示可以大力的支持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和老板协商一些具体的事情,这个项目是一个好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加gb村里的ji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

  李老对我的影响深刻,他说话很健谈,也很幽默风趣,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我们本来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李老解决生活中一些困难的,没想到李老却说:“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儿子儿媳在外打工,能够接济家里的日常开销,没有什么大的困难。镇领导能够来到我家看望我们老两口,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我也就知足了,也就不给领导添麻烦了,最大希望就是能够经常看到镇里领导到我们这里走走、看看就行。”听到的很意外,从一进门到不断深入的聊天中,我也是更加的了解李老的为人和家里的情况。

  社区民情日记4篇【二】

  韩桂云是文峰区甜水井街道办事处后仓街社区的一名普通干部,最近几天,她上居民家中走访时都会带上一个日记本,在和居民谈话时还会不时地往本子上写几个字。韩桂云说,她写的是“民情日记”。后仓街社区每名干部手中都有这样一个日记本。  “5月14日,当我再次到仓巷街31号院的张琴芹老人家中,看到86岁高龄的张琴芹身体不好,又无儿女在身边,便发动社区志愿者和邻居对她进行帮扶,还为她申请了一部一键通电话,解决了老人在医疗、饮食方面不便的问题……”

  “5月15日,后仓街39号院的黄桂荣向我反映,家门口有堆建筑垃圾,如果再不拉走,今年的卫生费就不想交了。我调查得知,卫生清扫员认为建筑垃圾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想清理。我给双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事情圆满解决……”

  这是5月18日记者在该社区走访时看到的韩桂云的两则“民情日记”。韩桂云说,社区工作量大,事务繁杂,为让社区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当中,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困难、问题和诉求,及时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该社区实行了“民情日记”制度。社区要求工作人员在走街串巷过程中,把居民需要解决的各方面的问题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里。

  谈起写日记的感受,社区干部姜伟说,起初她对这个日记本并没太在意,只是在这个本子上简单记录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她的日记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居民家里的繁杂琐事、生活冷暖都写到了日记里。“关键要切实解民忧,这样的日记才有意义。”社区干部奚艳丽深有感触地说。仓巷街36号院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患病在床。前两日,她到老人家里了解到,老人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孙女还在上小学。她组织社区志愿者轮流上门为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

  “过去都是居民有问题找上门来,现在是我们走家串户到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每名社区干部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如果你不了解居民的家庭情况,没为居民干实事,就无法在日记本里反映出来。”后仓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建庆如是说。

  社区民情日记4篇【三】

  “1月13日,晴,星期一。上午与谢保英一起走访征迁困难户。下午开一个关于207国道旁饮食早点经营户会议,请城管中队参加,主要明确加强环境卫生意识宣传,整顿店外经营及游散摊点。”

  这段时间以来,襄城区余家湖街道办事处水洼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强忙个不停,他的“民情日记”里麻烦事、重点事就写了五六页。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十多年,王强已经记满了17本日记本,装了一大箱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村里800多户居民2800人,我每天脑子里怎么能装那么多的事?”王强说,他准备了一个日记本,田间地头、村边路旁,遇到村民反映情况,就随手记下来。当天做完的事情写在日记本上,没完成的注明原因,并写出解决办法。平日里翻翻日记本,就知道谁家的矛盾解决了,还有哪些事情等着去处理。

  前年春天,王强和村里干部查夜,发现该社区七组王华军家的大门没锁,想帮他锁上,却发现没有门闩。一问才知道,房子一盖起,王华军两口就出门打工了,门闩根本没做。晚上回家,王强把这件事记在日记本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村里的修理部,请他们帮忙做个铁门闩,给王华军家安上。王强说,“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对当事村民来说,可就是天大的事情。”

  水洼社区五组两家人因为修路的事情起了纠纷,社区出面调解后,两家人又反悔,都不愿意让步。最后,王强拿出“民情日记”,上面写着两家人当初的要求是什么,社区工作人员是怎么调解的……所有信息记录在册,有了“铁证”,两家人不再争嘴,最终各自退让一步,双方握手言和。“群众相信我们,才会来找我们解决问题。”王强说,“民情日记”就像是一面镜子,始终照出自己工作中不足的一面;它也像一条鞭子,总让他感觉还有好多百姓着急的事未做,还要更努力。

  社区民情日记4篇【四】

  “聪慧小区1号楼一单元居民反映楼道灯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帮助解决。我和协管员立即赶到现场,为居民更换了灯泡……”昨天中午,房山区拱辰街道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朴艳平,帮助社区居民更换好楼道灯泡后,在她的“民情日记”里写下了上述这段话。

  下午,朴艳平又按照日记里的安排来到社区,协调解决小区楼体保温改造工程和居民车辆停放问题。翻开朴艳平的“民情日记”本,记者惊讶地发现,里面记得密密麻麻。无论大事小情,只要她参与的社区里的事,都记录到了日记中。

  据房山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的方方面面,都记在了“民情日记”里。“民情日记”已成为房山社区工作者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纽带。像这样的“民情日记”本,房山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计记满了6000余本“民情日记”。

  “以前是百姓有问题找到社区门上来,现在是我们以串门的方式主动走进居民家里,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能鞭策我们努力为民服务,日记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不为百姓干实事,还真没的记。” 永安西里的社区干部李春燕如是说。

  永安西里社区80多岁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儿去世后独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串门”时,发现老人家里十分凌乱,没有“家”的样子。了解到老人需求后,李春燕帮李慧文请来了保姆。这个保姆来自社区内的一个困难家庭,不仅满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难也得以缓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繁杂。为让社区工作者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时间了解居民困难、问题和诉求,及时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房山区在社区工作中实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谈起写日记的感受,社区工作者陈雪娜说,她到社区上班的第一天,居委会就发给了她一个印有“民情日记”字样的红色本子。起初她对这个日记本并没太在意,只是在这个本上简单记录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成了“流水账”。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陈雪娜的日记内容渐渐丰满起来,百姓家里的繁杂琐事、生活冷暖都写到了日记里。

  社区工作者表示,“民情日记”既不是工作日志式的“流水账“,也不是事件的简单堆砌,“记”只是一种形式,重在干部入户时要把工夫下在解民忧上,只有把事情办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记,才记得有意义。

【社区民情日记4篇】相关文章:

社区民情日记03-29

巡查社区民情日记08-29

社区民情日记简短06-28

社区民情日记案例05-19

城镇社区民情日记05-18

社区植树民情日记05-18

社区民情日记简报05-18

社区帮扶民情日记06-05

新东社区民情日记05-15

社区防洪民情日记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