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

时间:2022-07-05 00:15:29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来源于日常工作而又超越于日常工作之上,下面是特意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欢迎阅读参考!

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

  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一】

  4月18日,在通木村委员会会议室召开了通木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会议,参会人员为通木村驻村工作组和村支委员。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的要求。

  工作组长吴平出席并发言,一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工作范围提出了要求。本次通木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的.范围为我村16个村民小组,调查对象为全村所有农村户籍人口。二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明确了目标任务。本次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的目标任务是:科学识别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逐户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完善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机制,为全村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农村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

  通过本次会议,我对扶贫对象识别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我想为我村贫困农户及贫困人口带来了又一福音,为我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20xx年5月17日 星期五 雨

  为了提高通木村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加快贫困农民脱贫奔康,结合通木村实际,5月17日,驻村干部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在村委会会议室对贫困户进行技术专业培训,为其培训高粱、花椒、青蒿、金银花种植等方面知识,共60多人参加了这次农业技术培训班。

  针对当地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民对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在高粱、花椒、青蒿、金银花种植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期培训班非常有意义,非常及时,培训内容丰富详尽,语言通俗易懂,引起了农户的极大兴趣,许多学员都认真做好笔记,在课堂上与干部们互相互动交流,询问种养技术和难题,大大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让贫困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驻村工作组及帮扶部门给贫困户发放生产启动资金,帮其购买化肥、农药、等,同时制定鼓励机制,扩大种植规模,还联系有关销售大户,解决产品的销售途径,同时也结合通木村帮扶部门,帮助其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

  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二】

  今天我在村委会值班,一个人先打扫完值班室、会议室和村委会大院,我坐在值班室里看书学习起来......

  将近十二点有位阿姨居然给我端来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对于突如其来的这份热情与温馨我内心感动不已。回想起来自从春节值班以来,村里干部和村民时不时给我送来的种种关心和热情,让我真的感觉很温馨和骄傲。虽然有些人认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没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和成绩,可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主任从家里拿着热腾腾的菠菜肉饼开车来村委会给我送饭、感受到监委会主任和她的家人经常跑到村委会热情相邀我去他们家吃饭、感受到村委会周围村民的嘘寒问暖以及送来热腾腾的米饭我真的很感动,感动而又幸福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这七年的村官生涯里我虽然做了一些平凡而又不起眼的工作,帮助了几户贫困人家,参与了村里村外的各项工作,现在能得到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认可和信任,能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我最大的骄傲和成绩,也是我今后更加努力奉献基层、服务柏林的坚强后盾。

  回想起在七年里走过的风风雨雨,我迷茫、失落甚至挫败过,可我始终没有放弃,在基层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刚来的“外来户”、“碎女娃”已逐渐融入到了柏林村干部之中、村民之中。从干部和村民的质疑中到现在的认可和信任,我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热情与干劲,承受了很多委屈和磨练,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自己的心智经过锻炼走向成熟,让自己在农村这片舞台上更加得心应手,青春更加多彩和无悔。

  20xx年X1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危房改造款发下来了,北洞村符合条件的有三户,分别是三组村民郭稳其、三组村民郭占学和四组村民郭卫军,属于自建房,在原址上翻建。

  补助款的发放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先来到四组郭卫军家,郭卫军今年48岁,有一个儿子,现住在改造后的68平米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当我告诉郭卫军的妻子张红芹补助款发下来时,张红芹激动的说:我现在就去查查看。

  三组郭占学今年53岁,母亲孙小女已89岁高龄,郭占学平时就近打零工,农忙时帮妻子干农活。原来一家四口住在50平的老房子里,现住在80平的房子,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不少。郭占学告诉我,为了盖房子借了别人不少钱,可以用补助款还上,真是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

  三组郭稳其今年72岁,和儿子儿媳孙子住在一起,原来一家四口住在55平的老房子,终于在儿子的努力下,新房子盖好了。“儿子今年已经44岁了,现在在外干活也不容易。”老人感叹的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家豪已经长大了,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和老人聊了一会儿,看着老人开心的笑脸,我不禁笑了起来。

  农村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省吃俭用、勤勤恳恳,一辈子为了给孩子娶媳妇盖房,努力打拼着,但他们身上有一股劲,助推着他们一路前行。

  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三】

  我所属单位住房公积金鹤峰办事处今年帮扶铁炉乡泉峪村,既然是扶贫就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什么贫困?拿什么来脱贫?怎么帮扶?不进村入户了解那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计划,8月27日我与单位主任科员殷远凤乘班车来到帮扶村铁炉乡泉峪村,决定去最偏远的贫困户曾召爱家。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站在山脚下昂头朝着丛山峻岭--我们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满怀忐忑,崎岖的机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车进入,(“麻木”是鹤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两三人,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辆,进城购物、运送生产资料等)。坐上麻木车,司机特意装了两袋沙土,她说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过不了,拉点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慢慢的向目的地驶去,看着“公路”两边陡峭山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心里咚咚直跳。因为用力抓着麻木挡板以防自己簸下来,下车时紧张的心里一松懈,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瘫软了。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上面的农户是多么的不容易!

  来到贫困户曾召爱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的.黄豆,堂屋里没有像其它人家那样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个黄泥巴屋。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曾召爱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岁,儿子快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我们详细的询问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农作物的生长,什么原因致贫等一系列情况。曾召爱说,以前这里人户多,到现在低山发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迁,有的举家出去打工了。我们不想搬迁,我在这里有500多亩的山林,5亩多耕地,两亩多茶园,怎么舍得扔下。我明年还准备发展几亩茶叶的,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要变成钱就要上坡下岭往集镇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其实我们这里生产资料丰富,我们多想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那样出去打工的农民也会乐意回家创业,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经过了解沟通,结合泉峪村情和他家的条件,我们和曾召爱夫妻两人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初步确定了三条措施:一是按照他家山林面积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种植,在现有的8只山羊基础上再增加30只种羊,同时今冬明春再发展密植茶5亩;二是结合乡里危房改造项目,帮助其翻修房屋3间;三是扶贫搬迁,通过政府、村委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其居住环境。殷主任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气,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发展养殖、种植,技术上需要帮助的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帮你们争取帮扶,也会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从曾召爱家往下走来到三组黄文松家,简陋的两层平顶房,家里只有他老婆和80岁的老父亲在家。他们家属于低保户,两口子都是残疾,住在儿子家,听说儿子很勤快,出去打工十几年回来修了这栋房子,一年回来不到一两次,现在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黄文松老婆又聋又哑根本无法交流,老父亲看见我们到家里来非常的热情,估计是怕自己家里凌乱,步履蹒跚的把我们带到隔壁的叔叔家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水。他坐下说现在的政策好啊,我儿两口子都是残疾,田里的活做不了,吃饭都快不能自理了,你们看我那儿媳一天除了帮忙看家什么都不会做,能解决温饱已经很不错了,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今年多亏政府给我们帮扶了3000多块。看着眼前的老爷爷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 ,心里涌现出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这般年纪却还要为子女操心。离开时,我们对老人表示一定会想办法帮扶他。

  后面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六点,和殷主任一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吃了个精光,到住处洗了个澡,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贫困户,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不亲临现场你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争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

【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有关驻村干部民情日记04-07

精选驻村干部民情日记三篇03-28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汇总八篇05-10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合集八篇05-09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七篇05-08

关于驻村干部民情日记三篇05-16

关于驻村干部民情日记3篇05-16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汇编9篇05-16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汇总7篇05-15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合集六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