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乡镇干部民情日记

时间:2022-12-02 16:57:33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层乡镇干部民情日记

  计生局干部民情日记:农村的养老问题

基层乡镇干部民情日记

  这几个月来,我时不时的到农村转转看看,看到的和想到的,最多的是农村滞留人群问题,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问题,今天就我所思所想,谈谈我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看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县也不例外,是个农业县,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养老存在问题分析

  (一)家庭养老为主,农民对社会养老认识不足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显得尤为特出,不仅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与舆论基础,更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据有关部门调查估计,在我国1000名被调查了解的老年农民收入来源构成中,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占79.68%,子女供给占12.4%;在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日常生活照料方面主要依靠家庭的占97.6%,感情抚慰方面主要依靠家庭的占92.8% 。可见,在农村,家庭养老仍处于主体地位。与此相对比,农民对社会养老模式缺乏了解和认可。

  (二)农民收入不稳定且增长缓慢导致养老资金短缺

  由于我县地处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政策还占主导地位,致使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而农民的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人情往来的费用。因此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作为养老资金。

  (三)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难度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县也不例外,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快。虽然老年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6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都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然而,传统的孝道思想在现代生活理念的冲击下,逐步丧失了对子女赡养老人的约束力。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涌向城市,这一切必将使家庭养老的支持力下降,加重家庭养老负担。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有限的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扶持。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

  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道德教育,继续倡导家庭养老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孝”文化在我国仍然根深蒂固,养儿防老依然是大多数农民的首要养老模式。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却冲击着传统的尊老、养老观念,青年人孝敬、赡养老人的观念不断淡化,甚至遗弃、虐待老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政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树立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的观念。积极展开各种形式的道德建设活动,并对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以法律手段做出严惩。

  (二)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和政府要真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并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扩大农民就业面。途径二是强化土地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当增加土地种植面积。虽然目前农村土地功能有所弱化,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也有所减少,但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应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并在技术、资金上给与支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还要变革与更新土地的保障模式,积极摸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本化,将土地变为一种可以资本化的资源。同时,要尽快建立与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合理有偿的流转起来,使农民获得相应的收入。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措施。因此,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确定保障线标准,使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老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物质需要。其次将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化。经过一段时期、在一定地区试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政府应当及时将可行有效的保险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逐步补充或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险走上法制化轨道。第三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村养老的社会化。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只有逐步建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鉴于目前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衔接不够紧密的情况,应该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即农村应实行与城镇一样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当然,由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障需求、基本原则、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思想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还有许多方面难以实现城乡全面接轨。就我县而言,需要出台适合我县经济发展现状的养老保险长效制度,探索出符合我县县情的养老保险政策。

  质监局干部民情日记:留守儿童

  2月26日 星期日 晴

  为了进一步掌握更多的留守儿童信息,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半城镇前洼村留守儿童家中,我请村长张宝柱帮我召集一些村民代表举行座谈会。

  通过座谈会上听取村民代表的发言,我认识到前洼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亲情关怀。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吃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有一些经济条件好、致富能力强的家长,由于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在孩子用钱上十分慷慨,使部分“留守儿童”形成了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好逸恶劳、自由散漫、花钱如流水的坏习惯。

  五、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或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是工作也相当繁忙的亲戚,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前洼村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商务局干部走访日记

  9月28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来到金锁镇白庙村,开始新一轮到基层走访调研,白庙村离城区40里路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和加工相结合的村,整体发展水平处于泗洪县中游水平。

  刚到白庙村,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不宽的水泥路,我来到了村部,村支书许乃军等村干部都在村部,简单的见面后,我提出要到村里面看看,村支书欣然同意,我们一起沿着水泥路走着,边走边谈,村支书告诉我,白庙村人口3000多人,以农业为主,人均年收入5000-6000元,远远达到小康水平,主要从事木材加工,在城区买房子的达到40多户,与周边村居相比,白庙村算是“富裕”的。

  当我问他下步发展思路时,村支书乐呵呵的说到,以后梅泗铁路通了以后,土地性质得以转变,那么将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也是一个趋势,开发农家乐等,渠系改造工程现在基本扫尾,能排能灌,到时候将大大的增加农业的产量,同时村支书表示,虽然白庙村的人均收入不低,但离富裕程度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要的瓶颈是规模小,木材加工业都是家庭作坊式,村里也想扩大规模,苦于无路招商引资。

  听了许书记的话,我不禁深深的感慨,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土地不能荒,“手中有粮,人人不慌”。白庙村的水渠工程完工后,将大大的提高农业的产量。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几年泗洪遭受自然灾害比较多,因此,自然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首要要求;通过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之举。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是农村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的保证,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可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抗旱排涝能力和整个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木材加工虽然给白庙村的村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但仍处于自发性的、零散的状态,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做大做强,可以从成立合作社这一步着手,然后再和外面积极联系,招来木材加工企业,同时也鼓励多种形式的创业,增加收入。

【基层乡镇干部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基层民情日记06-22

乡镇干部的民情日记范文06-01

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范文03-16

走基层民情日记精选06-01

走基层的民情日记01-28

基层民情日记范文06-29

走基层民情日记06-22

乡镇干部的双联民情日记05-04

乡镇干部走访记录民情的日记05-04

乡镇干部双联民情日记01-12